![]()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近日,《動物福利通用準則禽產品》研討會在山東蓬萊召開。此次研討會由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主辦,山東民和牧業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家禽行業專家,養殖生產企業、終端采購企業等上下游企業代表近百人參加了研討會。
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在今年10月12日召開的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大會上指出,中國為促進動物福利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重要進展。未來要加快制定動物福利技術標準和規則,逐步健全農場動物福利的檢測、評價與監管體系;以農場動物福利為抓手,促進養殖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副會長席春玲在研討會致辭中提出,在消費升級和行業轉型之際,動物福利在全球大貿易、大流通、大市場中顯得越發重要。加快我國動物福利禽產品標準化,在統一標準指引下,秉承國際社會動物福利理念,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禽產品生產創新升級,提升行業國際貿易和經濟合作的層次和空間。同時,動物福利禽產品標準的制定,既要符合我國國情和市場需求,又應加大對國際通用標準的采用力度,從而與國際接軌,有利于突破出口禽產品的國際貿易壁壘。
作為我國白羽肉雞行業首家上市公司,山東民和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憲法分享了公司在禽產品動物福利方面的實踐經驗。他介紹說,上世紀90年代后期,民和就開始了多層平養,通過傳送帶自動清廢,也通過傳送帶傳送雞只,不再需要人工抓取,再加上引進國外最先進的運輸車,減少了雞只的應激反應。發展到現在,雞舍的現代化水平已經非常高:地暖、濕簾、溫度傳感器,溫濕度可隨時調節;自動料線給料,觸碰飲水器喂水,雞只生長環境大大優化,提高了成活率和增重率;針對雞只的生長調整飼料,有效降低肉雞料肉比。在民和,規?;B殖和動物福利相輔相成,雞只生存條件的改進,促進了產品質量的提升,降低了疫病的發生,還改善了員工工作環境,可以說,對動物福利的重視,實現了民和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作為行業一線實踐者,孫憲法認為制定動物福利標準是畜牧家禽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標準的制定既要參考國外福利標準,又要考慮中國飼養國情,否則就是不實際的,也滿足不了國內禽產品的需求。
會上,標準起草組專家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顧憲紅介紹了《動物福利通用準則 禽產品》標準的立項背景、內容概要以及起草組前期開展工作的情況。專家、企業家就動物福利禽產品生產、運輸、屠宰、產品和記錄、可追溯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討論,建議把握好通則和細則的區別,能夠覆蓋不同禽類動物福利共性特征,并就動物福利產品質量標準、包裝、標識、儲藏等問題進一步討論。
“禽產品動物福利要關注生產上游——育種、養殖、運輸、屠宰標準的明確,從而使消費者在市場上能夠真正區分出動物福利產品和非動物福利產品,通過價值的體現引導整個行業向良性方向發展。”銘基食品有限公司質量管理及安全高級經理陳月華說道。當談到“人的福利還沒有達到,談什么動物福利”這樣的質疑時,陳月華說:“我認為二者之間并無矛盾關系。從公司在禽產品動物福利十多年的實踐中可以看到,提高動物福利其實也只是保證了動物的基礎需求,如干凈的飼料、飲水,合適的生存環境,動物疫病的防控等,做到這些也能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降低人畜之間可能的疾病傳播,有利于企業走上綠色發展道路,推動人和動物的和諧相處。”
“研討會上,大家各抒己見,觀點相互碰撞,說明大家對動物福利的關注程度非常高。”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高級畜牧師周寶貴告訴記者:“無論是從人文交流還是國際貿易角度,動物福利標準的建立都是正當其時,特別是國內消費者也已經有了這方面的要求。”他認為,動物福利標準的制定將在行業內形成較大沖擊,因為這對硬件設施設備要求更高。動物福利是一個趨勢,但是如何平衡,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自身都要把握節奏,量力而行。
研討會主持人,原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揚州大學教授王金玉認為此次研討會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近百名企業、專家共同研討,其成果將推動我國禽產品品質更上一層樓,引領我國禽產品生產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下一步,起草組將進一步修改完善《動物福利通用準則 禽產品》標準草案,盡快形成征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