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毫無疑問,中國的養豬業在大躍進,主要那些資本(請注意,不一定是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的布局和推動。除了自己在養,還開始放養,可以組織和影響的產能在迅速擴大。一些貧困的地方政府現在不喜歡散戶和專業戶,但卻歡迎大企業投資,這樣可以凸顯政績,同樣推動了養豬業的大躍進。2016年,除了豬價達到了歷史新高,人的躁動之心同樣也達到了最高熱度。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下,你要不要參與到養豬業大躍進。
一、三種力量將改變中國豬業格局
1、政策的力量
(1)補貼的力量
無疑,這個世界的變化一直是由一些力量所推動的,無論是正義的、邪惡的還是偶發的,變化,均是力量的結果。其中,最厲害的能量無疑是國家,因為它握有行政資源,可以出臺政策,鼓勵或限制,還可以給你加持能量——補貼。
我一直認為,中國散養戶的消失主要和ZF有關。散養戶的特點是散和小,而且是無組織的,所有無組織的能量變數都很大,而且是沒有戰略的趨利群體。當國家鼓勵養豬的時候,配套了很多的資金,十分誘人,各種補貼催生了很多沒有養豬技術和管理能力的人,擴大了產能。凡是國家鼓勵的,補貼的,都會誘人去做,核心育種場有補貼,大家就拼命地去國外引種;能繁母豬有補貼,大家就拼命的擴群;環保有補貼,大家可能上一些偽環保項目。在沒有罰,只有補貼的情況下。在這種鼓勵下,又沒有產能預警,最終,能繁母豬嚴重的供大于求,供需的失衡,引發了上一輪的豬價暴跌!
近年,豬肉的消費需求增長緩慢,而豬場建設卻大大提速,新建的部分主要是家庭農場和規模豬場,這部分份額提升,此消彼長,散養戶消失加快。
(2)拆遷的力量
豬價歷史新高,但只要能繁母豬產能回復,豬價就可能進入下行通道。但突如其來的拆遷,又讓大家始料不及,使供給量進一步下降,繼續推高了豬價。若非超過百萬噸的進口肉沖擊,豬價可能會更高。
環保部門主導的大拆遷沒有給養殖者喘息的機會。農業部畜牧業司馬有祥司長說:“禁養減少生豬存欄3600萬頭”,進一步加劇了供需失衡的局面。馬司長還說:“養豬再賺一年沒問題。”我想,這是基于禁養和拆遷形勢的預判。
2、資本的力量
這個行業,我們看到的是站在前臺的養豬者:溫氏、牧原、正邦和中糧,卻忽略了這后面資本的力量。中糧的股東中,有國際資本KKR、霸菱等企業,它們除了帶來資本,更有先進的管理、資本運營理念和手段。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四家是目前國內養殖量排名前四的養豬企業,無一例外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更容易融資,而且成本很低,這種能力非常有助于迅速擴張。
除了這些公司,大布局養豬業的還有:新希望六和、天邦股份、唐人神等企業,這些大企業的規劃中,我統計了一下,僅10家企業的規劃養殖量就達到了1.52億頭,約占需求量的25%,這個(規劃中的)格局,很嚇人。而這些企業現有的養殖量撐破天也才不足3000萬頭。你說,這是不是“大躍進”呢?
3、互聯網的力量
我說這一條,很多人可能不以為然,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生活、生產和交易方式正被互聯網滲透和改造,這種改造可能是被動的,但卻是現實的、全方位的?;ヂ摼W的最大價值,是改變了人與人溝通和鏈接的方式,因此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被稱為人類的第三次革命。即使是普通的散養戶,也有機會在網上和專家對話,很多具有實戰背景的專家在一些微信群里免費講課,正在用互聯網的方式悄悄改變大家的觀念、行為。
今年,在一定程度上,網絡改變了豬價的走向。2016年4月初,某著名屠宰企業董事長發聲,“感慨中國的豬肉已經是“全球最貴””;其總裁也聲稱“豬價將很快下降降一半才合理”。這家企業的表態引發了市場短暫的恐慌,同時也遭到養豬業大范圍的反駁,一時引起軒然大波。這次大辯論,參加的媒體數不勝數,最后由國家農業部和發改委出面表態才逐漸平息下去。
這種情況如果是在過去的紙媒時代,一團散沙的養豬人幾乎是沒什么辦法的。而在互聯網發達的自媒體時代,我們有了便利和低成本的發聲管道,有機會也有工具表達自己的心聲。這種發聲作為輿情的一部分,匯聚了巨大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國家對行業政策的制定和走向。我想,這種訴求通過互聯網更容易被反映到“有關部門”那里,并影響到決策。
除了本身供需矛盾導致的豬價上漲和持續以外,無組織的養豬者已經學會了利用互聯網來“抬價”。由于是無組織的自發行為,這種“抬價”方式無法鑒定為違法行為,但卻如病毒一樣影響著每一個互聯網上的養豬人。信息不再閉塞,養豬人完全可以根據全國各地的豬價信息和供應量來做出是否出售的決定。應該說,養豬人第一次在利用互聯網進行無組織但有力量的博弈。
二、中國豬業可能出現的格局
要不要參與到這次養豬業的大躍進,要取決于幾個東西:
1、了解未來的行業格局-有沒有機會?
2、盤點自己的資源和能力-是否具有相對優勢?
3、判斷未來的競爭態勢-能否成為“剩者”?
對于未來可能出現的格局爭議很多,但基本上,對于散養戶的迅速減少,認為大部分是散養戶不具備生存基礎則是共識。主要的爭議在家庭農場、規模養豬場和產業鏈企業未來誰會成為主導。也就是未來產業格局中的結構性問題。對于未來格局的判斷應當是復雜的、系統的。因為必須結合幾點:
1、國家產業政策的規劃和執行情況;
2、國家環保政策的執行力度和預期;
3、產業鏈企業規劃的執行和進度;
4、行業的平均獲利水平是否具有吸引力;
5、地方政府對各類不同規模養豬主體的態度;
6、國內各行業(尤其是涉農)的投資回報水平。
這六點共同影響了未來整個生豬養殖行業格局的走向和形成。
二、中國豬業可能出現的格局
要不要參與到這次養豬業的大躍進,要取決于幾個東西:
1、了解未來的行業格局-有沒有機會?
2、盤點自己的資源和能力-是否具有相對優勢?
3、判斷未來的競爭態勢-能否成為“剩者”?
對于未來可能出現的格局爭議很多,但基本上,對于散養戶的迅速減少,認為大部分是散養戶不具備生存基礎則是共識。主要的爭議在家庭農場、規模養豬場和產業鏈企業未來誰會成為主導。也就是未來產業格局中的結構性問題。對于未來格局的判斷應當是復雜的、系統的。因為必須結合幾點:
1、國家產業政策的規劃和執行情況;
2、國家環保政策的執行力度和預期;
3、產業鏈企業規劃的執行和進度;
4、行業的平均獲利水平是否具有吸引力;
5、地方政府對各類不同規模養豬主體的態度;
6、國內各行業(尤其是涉農)的投資回報水平。
這六點共同影響了未來整個生豬養殖行業格局的走向和形成。
經過大量的走訪、調研和分析,我個人認為,
中國未來養豬結構的格局為1:4:4:1
1-散養戶
繼續迅速消失。除了邊遠地區、貧困地區、部分山區外,大部分水網和平原地區的散養戶會迅速減少,大約未來只占中國養豬總量的10%,這是第一個“1”。
4-產業鏈
產業鏈企業因為資本雄厚,所以,能扛過豬價低潮期,不至于倒下。另外,更容易吸引到人才,可以與先進技術和資源進行有效對接。目前,除了產業鏈企業在大力擴張外,飼料企業和行業外的資本也加入進來。產業鏈類型未來大約會占整個豬業份額的40%,是第二個,“4”。
4-專業戶
指的是專業戶或家庭農場,通常養殖規模是50-300頭母豬的存欄。他們的特點是:責任心強,人力成本低,固定資產折舊低,有較強的生命力。只要能夠解決合法性和環保的問題,未來依然會有較好的發展。這個比例也占40%。
1-獨立規模場
很多人說未來規模養殖的天下,我不贊同。至少,很多單一的規模場并沒有優勢。管理成本高、養殖成績差、資金鏈緊張是三大瓶頸,一旦豬價長期低谷,這種獨立規模場很可能兩個結局:被產業鏈企業收購,關閉。
三、散養戶要不要繼續擴大?
我上面講了,如果不是偏遠、山區、貧困地區,養30頭以下母豬的,最好不要養了。環保沒辦法投入,形不成規模,生產資料采購成本高,這樣一年下來,還不如打工。所以,散養戶要么成為專業戶、家庭農場,要么干脆退出。除非你是種養一體化,不以養豬為主要收入。
四、專業戶怎么辦?
專業戶(家庭農場)要看自己的實力,包括投資能力和養殖水平,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認為應當擴大。擴大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公司+農戶,一種是加入各種新型的合作組織,如合作社,以期獲得更多的支持。
專業戶一定要養母豬嗎?關于這個話題,我有自己的看法:要不要養母豬,一是要看自己的能力,是否能養好?而是要看自己的財力,仔豬低的時候能不能堅持。很多人提倡自繁自養,這個提法我不反對,但有個前提,就是前面說的兩個前提。專業戶完全也可以只擴大育肥場,看準豬價,進退自如。
五、規模豬場怎么辦?
今天,很多“獨立規模豬場”有很大的經營隱患。我這里說的“獨立規模豬場”指的是沒有集團背景,資金鏈又不是很充裕的規模豬場。這種豬場最大的風險是資金鏈斷裂。其實,在豬價高漲之前,已經有很多這種豬場幾乎難以為繼了,這一輪豬價的暴漲挽救了他們,但風險依然存在。養豬業是一個高投入、周期長、技術含量高的產業,這個特點決定了資金鏈緊張的獨立規模豬場必須做好長期準備。如果資金鏈不足,盈利能力又有限的這種豬場,出讓部分股權是最好的方式。當然,一定要傍大款。
六、業務員要不要養豬?
有的企業鼓勵業務員去養豬,對此,要慎重看待。別看很多業務員經常給用戶談技術,甚至站在課堂上講課,但究竟是否能養好豬,自己還是要掂量一下。業務是營銷思維,養豬是技術思維,這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影響行為,行為導致結果。我前面說了,要不要去養豬,要看條件,一個是有能力養好,另一個是有沒有資本支持。否則,你最好別碰!
七、經銷商如何參與?
很多人說經銷商沒有未來,但這幾年我一直在致力于打造“超級經銷商”,當然,和傳統經銷商有很大的區別。今天,養豬業的格局的確在大變,這種變決定了不能滿足新需求的群體將被邊緣化或者淘汰。行業淘汰的不是經銷商,而是落后,這一點,不僅是經銷商。
過去,行業的分工是粗放式的,差不多就能混下來,甚至能賺大錢,現在不一樣了?,F在的趨勢已經很明顯,要么是更加專業化,專業的很細分、很深度。大家一定要理解“專業”兩個字的含義,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成為“專業”的。另外一個趨勢就是整合化,產業鏈是一種整合,聯合體是一種整合,合作社也是一種整合。整體來說趨勢就是:更深和更寬。
經銷商的出路有四個:
1、技術道路:
適合技術很厲害的,以技術(軟件)服務硬件;
2、物流道路:
承擔物流職能,大吞吐,走現金;
3、合作道路:
和平臺合作,和產業鏈合作,和各種“類產業鏈”的組織合作;
4、整合道路:
以自己為主,整合區域資源,服務養殖者。
我們知道經銷商的出路在哪里就好辦了,第“1”,第“4”條路的經銷商,都是可以養豬的,而且必須要養好。前者證明自己的能力,后者做示范,并服務自己的客戶。簡單的說,經銷商自己養豬目的不一定是靠養豬賺錢,而是去做示范,提升影響力,并主要是做實驗、提供仔豬、甚至是品種改良,是“區域價值圈”的配套工程。
八、飼料企業要不要湊熱鬧?
現在很多飼料企業開始大舉進軍養豬業,甚至一些中小飼料企業也去養豬,這樣做有沒有問題?
飼料企業要不要養豬取決于幾點:
1、你養豬的目的是什么?
2、你是否具備養好豬的能力?
3、你是否有相對應的資源?
當然,就是要養,也有幾種參與的方式:
1、參股養豬
如果是心血來潮最好就不要養了,我告訴你,養好豬絕對比做好飼料更難。如果你只是為了賣點飼料,最好學學金新農,入股一些養豬養得好,但又缺錢的豬場?;蛘呤钦业侥欠N豬場想降低成本,想找一個飼料企業合作。你可以入股豬場,也可以相互參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服務示范
有的企業走的是價值營銷、服務營銷的道路。也就是提供除動物營養以外的服務,需要建立服務能力,比如:做養殖示范、培訓技術人員、提供品種改良、為育肥場提供仔豬。如果是這樣,當然可以養,但一定要適可而止。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3、輕資產發展
目的是想賣飼料,或者做長產業鏈。不管是哪種,重資產投入養豬都要慎重,我見過很多被豬場拖垮的飼料企業。如果真的想試試,不妨先輕資產嘗試一下,先搞核心場,然后進行放養,這樣,投入少,也容易撤回來。如果嘗試成功,當然也可以輕資產發展。
4、做品牌肉(制)品
有的企業是為了做品牌,自己養豬品質有保證,當然也可以搞豬場,比如陳生的“一號土豬”,就是這樣一條路。比如中糧的“家佳康”,豬肉比別人貴1元/斤,因為自己做的是產業鏈。
總之,做一件事情要先想好:趨勢、目的、目標、資源、能力,做到謀定而后動,否則,看到今年養豬暴利,一時心血來潮的沖動進入養豬業,恐怕到時候前進進不了,退出退不成,那才是后悔莫及。